穿越之四千金年代求生(赵鑫 于亚楠)完结版在线阅读_(穿越之四千金年代求生)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

小说:穿越之四千金年代求生 作者:徐氏三千金 角色:赵鑫 于亚楠 穿越之四千金年代求生

穿越之四千金年代求生(赵鑫 于亚楠)完结版在线阅读_(穿越之四千金年代求生)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

很简单,只要于田平答应于亚楠改名,别人谁说了也不算,这个所谓的二爷爷也就是倚老卖老。很显然于田平对于给于亚楠改名这件事,并不是很热衷,可有可无,所以又问了一句,“五叔,你怎么说。”

“老大,你爹没了之后,你就是你们这一家当家的,怎么办,你自己说了算,这种事吧,也传了好几十辈子了,现又都说这事不对,不能信。该听谁的,你自己做主,但是孩子进城的机会可不多见。”

于田平看着于五叔说了一番废话,关键是,没说到点上。于田平这人特点就是没主见,谁说听谁的,于亚楠的娘是支持孩子改名的,毕竟这可是城里的工作,要是城里不好,原来大家干嘛都想往城里跑,也就是现在没地主了,大家才吃的饱了,放以前,农村哪有好日子。所以她好不容易鼓动了于田平答应这事,结果让这个所谓的二叔一鼓动,立刻心旌动摇了。

于田平心里有数,算上自家媳妇一比一了,五叔也更倾向于答应,村长的意见更偏向于不答应,所以最后看着村里,也是族里辈份最大的人,“六爷,你见多识广,这事,你给孙子出个主意。”

于六爷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子说道,“招娣进了城,再说个城里的对象,以后受了委屈,咱们也不好找上门去,要是咱们当街里道的,咱们都敢说没人敢欺负我们家的孩子,但是这进了城,咱们于家就是有劲也没出使啊!”

这番话看着是为于亚楠着想,实际上还是不赞同于亚楠改名。现在的问题是于亚楠要进城必须改名,大家反对的也不是进城,而是反对的改名,这两年婚姻法才颁布,京城周边,特别重视这事,甚至都有点过犹不及的意思。再晚两年,别说你叫招娣了,就是叫来男都没事,但是现在就是这么麻烦。反对改名就是反对进城。

这个时候于亚楠的二爷爷又说话了,“田平啊,你家国庆就是你着三个闺女带来的,少一个,你家国庆都不一定能养住,万一真有什么三长两短的,你后悔都来不及了。”

其实随着那个于六爷的话一说出来,于田平就不想让于亚楠改名了。

于妈听到这话也不顾什么尊卑了,立刻站了起来,“二叔,招娣的厂子可是京城国营大厂,而且是个厨子,老话说的,灾荒年月,饿不着厨子。这么好的活,说不去就不去的多可惜。”

“田平家的,长辈说话,你插什么嘴,这是我们于家的事,你一个外姓插什么嘴。”于二叔立刻出来刷存在感。

“当家的,你是你们家的长房长子,除了五叔,就你说了算,你把这个事说清楚了,到底应不应该改名。”

“这个……,我觉得吧二叔说的……”

于亚楠根本不等于田平把话说完,立刻插话,绝对不能让他把话说完,这事家里不同意,她就办不成,现在国家初创,很多东西都还没有完善,真要是一级级的找起来,绝对耽误报道时间了。“爹,我插一句嘴,说件事,你们再商量。我弟弟可能不是我们姐妹仨带来的。”

“胡说八道,你以为你进了一趟城,就能骑在我们这是爷爷脖子上拉屎了。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,不是国家说不对,就不对的……”

“老二,听孩子说完,你着什么急。”于五叔直接打断了于二叔的话。“招娣,你接着说,只要你说的有理,你五爷给你做主,我看看哪个敢给我炸刺。”

五叔说话为什么硬气,原因就是他是族长,于家是从淮南一带搬过来的,所以历来都是以小为尊,家里的老小,才是家长,族长,为的就是防止出现,孙子管爷爷的事儿。

“谢谢,五爷爷,我进城的时候,我一个同事笑话我说,我这个名字只能带来妹妹,带不来弟弟,娣这个字就是妹妹的意思。”

啪!“胡说八道,我活了六十多年了,从来都没听说过这种说法,招娣,你进了一趟城,学坏了,造谣都不带变脸的。”于六爷直接拍案而起。

“六太爷,你可以去问问咱们村的秀才公,他早年可是中过秀才的,要不是大清没了,人家说不定能中个进士呢,你听说的都是咱老百姓说的,人家秀才公学的可都是圣人之言,那都是孔圣人教的。”

这个所谓的秀才公,是1900年,光绪二十六年秀才,那个时候整个官场抵制科举之风盛行,一些有识之士响应张志洞,袁式凯的号召,抵制科举,根本不参加科举考试。但是科举录取人数,又关系到知县知府学政的政绩,所以秀才这个功名变得非常好拿,于各庄这个秀才就是这么来的,京城相应的人最多,所以录取标准也下降的最狠,基本上只要是三代之内无犯法之男,无再嫁之女就没什么问题。至于水平吗,反正这么多大佬反对科举,科举随时都可能暂停,只要压上两届,基本上就没有参加乡试的可能了。

现在他自己叫什么也没人知道了,只知道他行胡,老人叫他胡秀才,小一辈的都尊称一声秀才公。一群人,将信将疑的去了村尾拜访秀才公了。老秀才今年已经快八十的人了,耳不聋眼不花,天天自称自己有浩然正气护身,必然长命百岁。

秀才公问明来意,拿出笔墨纸砚,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娣字,然后拿着纸等着它晾干。扫视了一圈众人,用左手食指点着这个娣字说道,“说文有云,娣者,女弟也,从女从弟,所谓意同女,音同弟,如是而已。尔雅又云,女子同出,谓先生为姒,后生为娣。同谓姊妹也。”

听道秀才公的解释,于亚楠好险没笑出来,说文里面说的没问题,但是尔雅里面的意思却完全记混了,尔雅释亲中,关于娣的解释在妻党中,意思是两个嫁给同一个人的本家姐妹,大的叫姒,小的叫娣,不是用来形容娘家姐妹关系的,而是用来形容妻妾关系或者妾妾关系的,这老头摇头晃脑的这在里胡扯,方向却对自己有利,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,就不拆穿他了。

于亚楠听的懂,其他人可是听的两眼冒金星啊,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啊,“秀才公,咱们都是粗人,听不懂你那圣人之言,麻烦您给解释解释。”

秀才公一听,立刻抬着手指,指着六爷,“你,你,如此微言大义,尔等居然听不懂,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。罢,罢,也罢,如今我也效仿至圣先师,教学不弃顽愚,给你们好好的解惑。”

说着又拿起毛笔,在另一张纸上有开始写,“娣,这个字读弟,但是加个女字旁就是说这人是个女的,像弟弟一样的女的,那是什么。尔雅又说了,同一个家里出来的,先出生的是姒,后出生的是娣。你们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?”

这详细的解释一出,把这一群人全都给镇住了,合着叫了这么多年的名字都取错了,怪不得,取个招娣净生女孩儿呢。这事也不怪别人,虽然生男生女可能性一样,但是如果连生两个女儿的话,实际上生女儿已经成了一个大概率事件,而一般取什么娣的,大部分都是家里的二女儿,所以老三是女儿的可能性就非常大,老三又叫什么娣,那么老四大概率还是女孩,接着生,就会发现生女孩居然成了必然事件。这就导致了,家里叫娣的越多,女孩越多的情况。

于亚楠也是这种情况,她的名字是她妹妹出生之后才取得,两个娣,果然就迎来了一个妹妹,老天爷真是有求必应啊。

这一下大家心里都麻了,改名必须改名。“秀才公多谢了,这一次真麻烦你了,要不是你,我们于各庄,以后怕是要绝嗣了,一点心意,不成敬意。”于五叔从口袋里掏出来四个鸡蛋。

秀才公接过来,掂了掂,有点嫌小,“古之夫子收授学生,答疑解惑,当以乾肉为束脩,今日你等奉以鸡蛋,略表芹献之意,虽有厚古薄今之意,但效仿先贤,亦不失一桩美谈。”意思是古代人给人解惑,人家都是送腊肉的,你今天只给我四个鸡蛋,有点不够意思,然后又把厚古薄今这个成语乱用,又说你要给我给我一条腊肉,咱们这事才是完美。

但是他是给谁说的,一群大老农,能会写自己的名字,那都是土改和扫盲的队伍,废了千辛万苦的才做到的。就他这一通,就是他直说,这些人都不一定能听得懂,更别说还拐弯抹角的藏起来了。所以,“应该的,应该的,秀才公,我们先走了。”

然后大家就都跟着走了,看着大家没什么表示的出去了。秀才公大怒,“岂有此理,岂有此理,粪土之墙不可污也,如此不尊师重道,实乃道德败坏之极致,他们再来,我可万万不可再理他们了。”然后奋笔写下了四句诗:

子贡结庐师墓旁,

明帝弃辇改衣裳(chang)。

太宗教子迎师道,

魏昭三汤侍南阳。

岳王誓箭平狄乱,

昌黎文章显锋芒。

程门立雪今何在,

不见昔日汉张良。

“罢了,罢了,人心不古啊。”

要说这秀才公完全没本事吧,也不对,虽然他连尔雅都能搞错,但是四句打油诗还是像模像样的。什么意思呢,孔子死后,他的其他徒弟都只守孝三年,就离开了,唯有儒商之祖子贡,直接在孔子墓前结庐而居,守了六年孝。汉明帝刘庄,拜访自己的老师,一进街口就弃车步行,以示尊重,老师桓荣去世,汉明帝刘庄直接换了素服,祭拜桓荣。又说当年李世民教育儿子见到老师要像见到自己一样,无论是太子还是皇子每天都要大礼迎接老师。魏昭为了拜师,赶到南阳,亲自侍奉汤药,被老师连续嫌弃,仍然面不改色给老师熬制了第三次汤药。

后面又说岳飞,每到初一十五,都会到师傅目前祭拜,并射三支箭,发誓要灭金兴宋,还于旧都。最后就是韩愈的进学解和师说才是对师生关系的最好的解答。又感叹杨时程门立雪和张良祀桥三进履的事情现在也都看不见了。

这也就是他死的早,要是多活十年,否则高低得缝上四句:

秦诛李斯二世亡,

褫夺叔大子孙伤。

此番往事皆由可,

何日再现舜禹汤。

然后被游街,批斗,甚至枪毙。

而于亚楠等人离开之后,五叔最先着急了,这么大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改正,他们于家要绝后啊。五叔作为族长,直接一锤定音,名字里所有带娣的一律改名,一个都不能留。

直接让村长给于亚楠写了证明,一个是他们村允许她迁户口,并且改名。直到于母问了一句,“招娣啊,啊,不,亚楠,秀才公最后嘟囔的那段话是什么意思?”

“娘,他这是嫌咱们给的东西少了,他说原来像我们这种上门问问题的要给一块腊肉,现在我们只给了四个鸡蛋,这是说我们小气了。”

于二叔听到之后,“我呸,就这么大点事,四个鸡蛋就不少了,他还想怎么的,你信不信咱们就是什么也不给,下次上门,他还得颠颠的回答咱家的问题,惯的他。”

确实,秀才公有一点显摆的成分,但是你不可否认,人家真的是给于家解决了大问题了,最起码在于家人眼里是这样。于二叔这种说法,和卸磨杀驴,也没什么区别了。

但是于家还是有明白人的,“别胡说,老二,人家秀才公,对咱们家有大恩。田平,等,等亚楠走了之后,你去我家,找你婶子,挑一只最肥的鸡给秀才公送过去,这是咱们全族的谢礼。”

“行,五叔。”这个不能争,这是他作为族长的责任,别人不能出这份礼。